红色·传承

联系我们

二维码

微信公众号

传承红色文化
影视剧目
  • 红色剧目·戏曲
  • 红色剧目·话剧
  • 红色剧目·歌舞剧
  • 花鼓戏

    《永远的叔衡》

    大型现代花鼓戏《永远的叔衡》深入挖掘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深邃思想、崇高风范和高尚品德,打造了一台主题鲜明、艺术精湛的红色剧目,传承红色基因,唱响红色宁乡。该剧在乡音乡味的宁乡花鼓戏基础上融合现代歌舞乐、现代导演手法、现代舞美构思布局既契合宁乡“戏窝子”的历史也贴近现代观众的审美通过观看演出现场观众重温了中国共产党人何叔衡的奋斗历程感受了中国共产党人何叔衡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 京剧

    《向警予》

    由湖南省京剧保护传承中心创排,以中国共产党唯一的一位女创始人、中国妇女运动的模范领袖、湖南溆浦人向警予为原型,讲述了她在武汉就义前最后一年的生命历程,截取了“主编党报《长江》”“留学寻求真理”“致力妇女解放”等片段,展现了其追求理想、忠于信仰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格。

  • 汉剧

    《翦伯赞》

    由常德市桃源县创排的新编大型汉剧,以湖南桃源县人翦伯赞为主人公,以“家是国之本,国是千万家”为精神内核,讲述了根据毛泽东同志确立的“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治策略,翦伯赞受周恩来的举荐,为冯玉祥将军讲授历史课,从而成就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段关于统战工作的佳话。

  • 花鼓戏

    《老表轶事》

    讲述了 新中国成立不久,老知识分子文友章 突然发现毛泽东是自己的嫡亲老表, 在众人怂恿下,写信给毛主席,想谋 个建设厅厅长当,毛主席得知此事 后,特意派毛岸英回乡探亲并写信予 以婉拒的故事。湖南花鼓戏《老表轶事》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将一段看似简单的史实演绎得细腻、丰富而生动。该剧所写的虽是凡人小事,但故事情节结构如同行云流水,酣畅淋漓,选材独特,思想内涵丰富,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 花鼓戏

    《桃花烟雨》

    《桃花烟雨》是一部以“精准扶贫”为题材的大型现代戏花鼓戏。讲述的是在湘西苗家的桃花寨,扶贫队长隆富平力邀技术能手石青峰回归桑梓,力图改变家乡的窘状,不料却引来了痛彻心扉的婚变。全剧用几对恋人的爱情故事和充满湘西风情的歌舞演绎了一个“摘掉花衣上的补丁”的故事。

  • 湘剧

    《李贞回乡》

    该剧主要讲述了建国初期,共和国第一位女将军李贞回到了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湖南浏阳,遇到了她的前夫——一个被李贞和许多人视为“落后份子”的普通农民,两人于历史和现实交织中发生的种种冲突的故事。该剧荣获了湖南艺术节田汉大奖、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被列为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

  • 湘剧

    《忠诚之路》

    湘剧《忠诚之路》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重点立项,围绕湘籍英烈陈树湘“断肠明志”的壮烈故事展开,主要讴歌党领导人民战胜一切的英雄气概和坚不可摧的信仰力量。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该剧作为湖湘文化代表之一,讲好本土红色故事,弘扬本土特色文化,献礼党的百年庆典。

  • 湘剧

    《国歌·时候》

    湘剧《国歌·时候》一剧描写了建国前夕,第一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针对国歌选择的激烈争论,以及田汉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的创作历程的回溯。《国歌·时候》以田汉为核心人物,同时塑造了徐悲鸿、赵逸清、司徒绍通、方若鸣、安娥、李沐阳、方馨、晓东等主要人物,以跳跃式的时空叙述方式,同时展现了会议现场的激烈讨论,以及田汉歌词创作背景下战争年代的残酷与热血。

  • 湘剧

    《半条棉被》

    半床棉被,也称“半条被子” ,是红色经典故事。在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 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给老人留下了。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

  • 湘剧

    《夜宿梨山》

    湘剧小戏《夜宿梨山》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在桂阳县的“夜宿梨山,秋毫无犯”的故事。

  • 花鼓戏

    《胡子将军》

    浏阳市花鼓戏通过拆彩门、访烈属、放鸭子、种板栗、当红娘、祭烈士等故事展现了开国将军王震同志对家乡父老、对革命先烈的感恩和热爱,再现了他不忘初心、以人为本、实事求是、亲民爱民的光辉形象。

  • 湘剧

    《田老大》

    本剧通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田汉在湖南组建抗敌宣传队,与湘剧艺人们发生的一系列动人故事,聚焦其改编湘剧老戏“抢伞”为“旅伴”这一事件,刻画了一个艺术家田汉、一个革命者田汉、一个拥有伟大人格的田老大,同时讴歌了湘剧艺人和湖湘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的爱国情怀,以及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该剧由著名剧作家盛和煜担任艺术总监,由著名湘剧演员曹汝龙、贺小汉、唐伯华、罗志勇、周帆等担纲主演。

  • 话剧

    《耿飚将军》

    话剧《耿飚将军》着力打造高品质、高水准的红色经典,由连续五届“文华奖”获得者、国家一级导演傅勇凡执导,著名编剧、作家、文华大奖、曹禺奖获得者江西省文旅厅副厅长任永新担任编剧,著名作曲家石松老师担任作曲,著名表演艺术家姚刚、徐百慧领衔主演。湖南省话剧院为主要创排单位。耿飚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光辉的一生。

  • 音乐剧

    《高山之巅》

    《高山之巅》根据石家庄老兵王新法同志的先进事迹改编,选取了王新法生前扶贫帮困的几个工作生活片段,讲述了他不远千里来到石门县南北镇薛家村,带领群众“拔穷根”的感人事迹。该剧由湖南省演艺集团、常德市委组织部、常德市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湖南省话剧院为主要创作团队和演出团队,特邀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为艺术指导,由国家一级编剧毛剑锋担任编剧,优秀青年导演许亮执导,国家一级演员李强领衔主演。

  • 话剧

    《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是被尊为“红军戏剧家”的陈其通将军的代表作,描写和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所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万水千山》的复排不仅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同时对于我们在新时期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 儿童剧

    《刘胡兰》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毛泽东主席先后两次挥毫泼墨,把这个评价赋予了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一位杰出的中华儿女——刘胡兰。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 话剧

    《湘江1934》

    《湘江1934》的发起人张蔚林是广西兴安县人,一直把家乡的故事揣在心中,从购置灯光到搭建舞台基础设施,亲力亲为,在唐庆林、郭衍众、导演张成晓勇、国家一级编剧晓黎、国家一级舞美大师程锦宙、金牌制作人雷子乐、中泓国信董事长张明的共同努力下形成合力,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并演出了这部大型叙述体话剧《湘江1934》,剧目也得到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文旅部主任、新媒体执行主编郭拴敏的支持和指导。

  • 话剧

    《永不凋谢的姊妹花》

    《永不凋谢的姊妹花》该话剧铭记历史、缅怀先烈。讲述的是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战事临近,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望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童养媳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点燃自家的场院,秀秀借机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因粮食短缺,月芬回娘家借粮错别丈夫……兰花带领姐妹们支援前线,战争胜利,姊妹们凯旋而归。

  • 话剧

    《赵一曼》

    2016年8月19日晚,为纪念抗日女英雄赵一曼英勇就义80周年,历时3年精心打造的大型话剧《赵一曼》在成都首演。话剧从1936年8月1日赵一曼受刑前夜展开,以倒叙手法讲述了赵一曼成长求学与从事革命工作的主要经历,并通过引入声光及视频投影等新技术,将部分关键场景进行了生动还原,让观众如临其境。

  • 话剧

    《红旗谱》

    2014年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编排大型红色经典话剧,该剧由北方演艺集团副总、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国家一级编剧钟海先生亲任执导,邀享有“中国第一农民”之称的著名演员、电视剧版《红旗谱》朱老忠的扮演者吴京安倾力加盟,并且还有十余位国家一级演员的演出。

  • 话剧

    《江姐》

    为纪念建党90周年,重温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缅怀他们的革命精神,广东潮剧院一团复排了经典潮剧《江姐》,并于18日上午进行连排。该剧再现了革命先驱江姐的英勇事迹,把她为革命理想献身的精神传递给了新一代的年轻人。

  • 话剧

    《白毛女》

    《白毛女》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公开发表后,延安鲁艺在新秧歌运动中创作出的中国第一部新歌剧,也是民族歌剧的里程碑。它把西方歌剧艺术与中国革命历史题材融合,采用中国北方民间音乐的曲调,吸收了戏曲音乐及其表现手法,在歌剧中国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话剧

    《龙须沟》

    1950年,老舍带着腿疾,亲自前往龙须沟街区调查采访,之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写出了一部传世之作——三幕话剧《龙须沟》。剧本取材于解放初期,百废待兴,人民政府首先大力改善贫民窟生活条件的真实故事。1951年《龙须沟》由北京人艺搬上舞台,立刻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在北京连续演出73场之多,老舍本人也因此此剧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 话剧

    《于无声处》

    海话剧艺术中心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经典之作——话剧《于无声处》作为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经典作品演出季参演剧目,于10月27日在上海美琪大戏院震撼回归,这也是《于无声处》走过的第四十年。该剧由著名编剧宗福先创作、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苏乐慈导演,讲述了以1976年首都群众在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总理的“四五运动”为背景的故事。

  • 民族舞

    《马桑树下》

    《马桑树下》是由国家民委主办,中央民族歌舞团承办,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委、湘西自治州人民政府等共同策划打造的大型红色民族舞剧。该剧是湘西州首次打造的大型红色革命题材大型舞剧,作为当地旅游演艺剧目演出,以传承红色基因、展示民族文化、助推红色旅游。

  • 歌舞剧

    《热血当歌》

    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青年人的奋斗史、斗争史和创业史。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2周年,在湖南省委宣传部的精心指导下,湖南省演艺集团、共青团湖南省委联合打造了红色题材民族舞剧《热血当歌》。

  • 歌剧

    《半条红军被》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民族歌剧《半条红军被》是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长沙市委、市人民政府共同出品,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监制,由长沙歌舞剧院制作创排,长沙交响乐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联合演出。是湖南省、长沙市向建党100周年献礼的一部重要艺术作品

  • 歌舞剧

    《英·雄》

    讲述的“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缪伯英,“雄”是其丈夫何孟雄(株洲人),两人在李大钊的帮助下成为中国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革命中,两人先后英勇就义,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

  • 歌舞剧

    《红色桑植》

    剧中以贺龙元帅革命历程为主线,以桑植红色文化为背景,分《序》《刀劈盐局》《南昌起义》《信仰之光》《十里诀别》《艰苦征途》《激情飞渡》《不朽丰碑》八个篇章。节目时长60分钟,展现了一幅桑植这片红色热土上最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画卷。

  • 歌舞剧

    《红色记忆》

    《红色记忆》由“曙光”、“摇篮”、“浴血”、“壮别”四个篇章构成,整台演出约一个半小时。全剧以恢宏的气势、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再现了南昌八一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赣南红色政权的建立以及红军反围剿等那段血与火的光辉历史,热情讴歌了伟大的红军长征精神。

  • 歌舞剧

    《日出韶山》

    日出韶山》共分为《韶乐悠悠》、《峥嵘岁月》、《别梦依稀》、《正道沧桑》四集及尾声,时长80分钟左右。《日出韶山》采用纪实手法,以大背景、小故事为线索,缅怀毛泽东的功绩与情怀,探寻毛泽东在韶山及三湘大地的轨迹。现代舞美技术以声光电科技营造出逼真的舞台效果,再现毛泽东的一生,也展开了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 歌舞剧

    《永远的长征》

    《永远的长征》是延安大剧院唯一驻场红色史诗歌舞剧,演出综合运用音乐、舞蹈、戏剧、情景表演、多媒体等舞台手段,表现了红军将士在长征途中浴血奋战、克服艰难险阻的战斗生活。